鄧小平駐防正寧宮河鎮(zhèn)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國民黨軍政部長、親日派頭子何應欽力主調(diào)遣重兵開往西安,討伐“叛逆”,企圖擴大內(nèi)戰(zhàn),乘機取代蔣介石。為了策應西安事變,阻止內(nèi)戰(zhàn)再起,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一軍團奉命由三邊地區(qū)南下,協(xié)同東北軍、西北軍御敵。行至淳化、耀縣、三原時,由于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部隊返回北上。
1937年2月22日,紅一軍團進駐正寧、寧縣一帶。紅一軍團團部駐宮河鎮(zhèn)北頭村,代理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孫毅及政治部駐宮河王錄村,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住農(nóng)民王度(王振元)家;軍團直屬部隊警備連(連長曾思玉),工兵連(連長黃朝天)、通信隊七分隊駐新城,炮兵連(連長趙章成)駐寺溝村;后勤部駐核桃峪村,隨軍學校駐南莊村,醫(yī)院駐東山羊頭村;軍團第一師師部(師長楊成武、政委鄧華、政治部主任羅元發(fā))駐羅川春場,所屬一團駐山河鎮(zhèn),二團駐羅川高家臺,十三團駐代家店、五王莊、陜西旬邑麻園村;第二師(師長黃永勝,政委肖華,政治部主任肖華(兼),政治部副主任唐亮)駐寧縣早勝鎮(zhèn)北新城,所轄三團駐宮河鎮(zhèn),四團(騎兵)駐政平,五團駐中村,六團駐新莊村。
用真情播撒黨的陽光
由于正寧地區(qū)長期屢遭兵災匪患,加之國民黨地方官府殘酷壓榨,許多群眾深受其苦,生活極端困難。當紅一軍團前哨部隊到達宮河、羅川的時侯,百姓因?qū)t軍不了解,人心惶惶,不少青壯年及富戶逃離家園,躲在山溝梢林里。時值隆冬天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在未做通群眾思想工作之前,身為政治部主任的鄧小平教育部隊露天宿營,不進農(nóng)戶,不進廟院,不動群眾一草一木。并安排四處張貼安民告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真情播撒黨的陽光,耐心細致的做好各項工作,宣傳共產(chǎn)黨和紅軍的政治主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穩(wěn)定形勢,安定民心。通過宣傳教育,群眾很快對紅軍有了了解,逃離在外的人們紛紛返回家園,主動騰出地方,打掃衛(wèi)生,讓部隊居住。當時正寧地瘠民貧,農(nóng)村房廈極少,絕大多數(shù)群眾住在地坑院或溝邊窯洞里,而且比較分散。為了便于住宿,又不影響群眾,部隊因地制宜,劃整為零,分散駐扎,能住一個班的就住一個班,能住一個排的就住一個排,小戶人家一般不住,保持相對集中。部隊一律打麥草地鋪,統(tǒng)一居住。軍民同用一個灶,群眾先做先吃,部隊后做后吃,有統(tǒng)一的時間要求。部隊所用的柴、米、油、鹽及蔬菜由專人管理,絕不占住家戶的便宜。軍民同用一個水缸,由于用水量比較大,通常都是由部隊負責挑擔。群眾的打麥場就是部隊的操練場地。部隊對老年人十分敬重,對小孩十分疼愛,灶上凡是做下好吃的東西都要給老人、小孩盛上一碗送去。平時借東西有借有還,損壞東西照價賠償,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部隊特別講衛(wèi)生,平時把各家各戶院落、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軍醫(yī)關心百姓的疾苦,經(jīng)常為群眾治病。南方籍的戰(zhàn)士都會打草鞋、織麻鞋,他們耐心地把自己的手藝傳給住家戶。羅川紅軍駐地一房東喜得男孩,住在這家的紅軍戰(zhàn)士聞訊,紛紛向孩子的曾祖母祝賀“四世同堂”之喜,并給孩子送去了軍用被單、軍衣和小洋瓷碗,群眾深受感動。鄧小平同志用真情播撒共產(chǎn)黨的陽光,以紅軍的嚴明軍紀,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作風在群眾中產(chǎn)生了非常好的影響,深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老少婦孺無不交口稱贊紅軍是仁義之師,使群眾真正看到了國家的希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鄧小平駐防宮河鎮(zhèn)王錄村
紅一軍團進駐宮河、早勝等地后,為了進一步做好開赴抗日戰(zhàn)場的準備,開展了較為集中的軍政訓練。軍團政治部辦了政訓班,組織軍團直屬機關干部有計劃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社會發(fā)展史和中央瓦窯堡會議精神、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政策。同時,開展了軍事和政治訓練,學員們每天出操,學軍事,還進行了比武活動。政治課是由鄧小平同志擔任主講的,他每天早晨起來看書、備課。鄧小平同志講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政治經(jīng)濟學,從商品的兩重性講起,講什么是勞動和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講社會主義必然會代替資本主義。政訓班一禮拜上一堂課,課堂是部隊官兵們自己搭的,在院子里用席子搭個棚子作教室,一個黑板,桌子和長條板凳是向當?shù)乩相l(xiāng)借的。鄧小平同志每次都是一到時間就講課。有一次,供給部的同志遲到了,鄧小平同志就拿起筆就在黑板上寫下了“供給部遲到”五個字,然后開始講課。供給部的人來了,一看黑板上這五個字,趕快悄悄坐下。在這件事情處理上,鄧小平同志并沒有批評人,但是以后再沒有人遲到了。鄧小平同志上課講的都是基本道理,很樸素的道理,許多工農(nóng)出身的干部,都是第一次接受這樣的系統(tǒng)教育,聽得很認真。鄧小平還教官兵們唱《國際歌》,以鼓舞士氣。
在王錄村,鄧小平同志住在王度家的地坑小院,院內(nèi)有兩個窯洞,鄧小平同志和梁必業(yè)同志住在北面的一個,警衛(wèi)班住南邊的一個。地坑院附近有一個小菜園,部隊把它租來修了個“克拉克”球場。當時每人每月發(fā)五元錢,鄧小平同志的錢由梁必業(yè)同志管理。鄧小平同志日常生活很簡單,也很有規(guī)律,他吃完晚飯后,經(jīng)常去散散步,回來后看看書,疲勞了就打打克拉克球,或者看看戰(zhàn)士們打籃球。鄧小平同志同總部聯(lián)系多,幾乎每天都要去軍團司令部看電報,或者和聶榮臻、左權同志去商談工作,特別與當時的總政副主任楊尚昆聯(lián)系多,楊尚昆同志每次來信都是鼓鼓的一大信封。鄧小平同志對干部要求很嚴,他說:“我這個主任,是要管師長的”。一軍團的師長、政委們,不管誰到司令部來,都要到政治部來請示鄧小平同志。1937年上半年,劉伯承、蕭克率領的援西軍經(jīng)過正寧宮河鎮(zhèn)時,親自去王錄村看了鄧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對他們說:“你們的任務艱巨呀!”西路軍失敗后,援西軍停駐鎮(zhèn)原一帶。不久,中央決定委托楊尚昆、羅瑞卿和鄧小平同志負責,在王錄村召開了一、四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議,批判張國燾的錯誤。楊尚昆同志到達王錄村后和鄧小平同志、梁必業(yè)同志住在一間房子,羅瑞卿同志個子高,一個人住在警衛(wèi)班的那間房子。這次會議的組織工作是由紅一軍團政治部負責,這是一次很重要的會議。宮河抗日救國會主任王龍月是王錄村人,家距政治部很近,又因工作關系,曾多次聆聽過鄧小平的講話和教誨,彼此很熟悉。據(jù)王龍月的兒子王浩文回憶:當年鄧小平曾揮毫為他父親寫過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出言須防開口錯”,下聯(lián)是“交人只要到頭真”,被當做珍品保存,可惜毀于一次戰(zhàn)火之中。當年,鄧小平住王度家時用過的木臉盆架子、掛衣服架子,解放后王度捐獻給國家,現(xiàn)保存于慶陽市博物館。紅一軍團政治部當時下設組織部、宣傳部、保衛(wèi)部、民運部、破壞部、總務處和干部巡視團,共有一百多人,其中干部七八十人。政治部還負責為紅一軍團編辦報紙,用石印機印刷,印刷車間在距王錄村二三里之遙的核桃峪村,鄧小平同志經(jīng)常徒步到印刷車間去審看報紙校樣。
4月17日至20日,紅二方面軍政委、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任弼時在宮河鎮(zhèn)召開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紅二方面軍(紅三十二軍)、紅四方面軍(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及援西軍、慶陽步兵學校(中國抗日紅軍教導師)團以上干部會議,代表黨中央傳達《中央政治局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議》。鄧小平和劉伯承、李富春、林育英、袁國平等同志參加了會議,并負責組織干部學習討論,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
廣泛發(fā)動群眾 積極募捐抗日軍糧
1937年2月,紅一軍團及屬部初到宮河、羅川、山河等地時,由于國民黨地方政府從中作梗,部隊糧草供給嚴重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困難,政治部所屬民運部依靠地下黨組織,廣泛發(fā)動群眾募捐抗日軍糧。當時的政策是有余糧者多捐,沒余糧者不捐,絕不動用群眾的口糧。為了抗日救國,群眾熱情很高,紛紛慷慨解囊,有捐幾斗的,也有捐幾石或幾十石的。在宮河、長樂、羅川等地設有收糧專庫,由部隊派人過秤、管理,地方地下黨組織或抗日救國會派員積極協(xié)助。凡是捐糧的群眾,部隊都打給收條。民主人士、原國民黨正寧縣商務會會長張振襄(贊臣)自愿捐獻抗日軍糧25石。在他的帶動下,宮河富戶王立軒,山河一帶富戶王培蘭、劉運昌、劉耀奎、張成祥、李勝義、王天筆、楊俊才等給紅軍募集了大量的抗日救國糧。紅軍撤離后,大部分群眾擔心國民黨政府搜查支持紅軍的憑據(jù),將捐糧收據(jù)燒毀,也有丟失了的。
2月29日,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鄧小平和時任國民黨正寧縣縣長的朱門共同出據(jù)向長樂珍莊村穆平輝先生借糧26石。借據(jù)原文內(nèi)容為:
穆平輝先生:
本軍此次駐扎正寧一帶,整理訓練,需要糧食,在本軍軍費未解到以前,決向先生借糧二十六石,將來按時價由本軍政府負責歸還??谷談倮Y。
人民紅軍第一軍團政治部主任鄧小平
正寧縣縣長朱門
二月二十九日
此據(jù)一直由穆平輝先生保存。時隔40年后,其子穆長青拿出借據(jù),經(jīng)逐級上報研究,甘肅省財政廳按照有關規(guī)定,于1994年12月6日給穆家付借糧款80680.6元(小麥26石,折合6500公斤,每公斤時價1.40元,共折價9100元。在折價糧數(shù)的基礎上。按當時銀行儲蓄存款8年期利率17.1%計付利息,46年共付息71580.60元,本息總計80680.6元)。此事在群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維護了共產(chǎn)黨和人民軍隊的聲譽,深得民心,被廣泛傳頌。
幫助建立正寧抗日救國會和黨的地下組織
紅一軍團剛到正寧,鄧小平就和國民黨正寧縣縣長朱門進行商談,向縣政府工作人員講解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經(jīng)過、抗日救國的偉大意義和張、楊的八項主張,并轉達了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主席于學忠關于同意紅軍接防的電報,宣傳抗日政策,陳述利害,和國民黨正寧縣政府達成團結抗日的協(xié)議。紅一軍團政治部所屬民運部組織群眾演講會,張貼“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及要求國民黨南京政府釋放愛國“七君子”等內(nèi)容的標語,向當?shù)厝罕娦麄骺谷站葒览?,組織兒童教唱抗日歌曲。當時流行最廣泛的一首歌曲是:“打東洋,上戰(zhàn)場,前方打,后方幫,男女老幼一齊上。往戰(zhàn)壕,送子彈,抬擔架,救護忙,抗擊日寇保家鄉(xiāng)!”正寧縣各鄉(xiāng)村普遍建立抗日救國會。其中正寧縣抗日救國會是在紅一師政委鄧華主持下在羅川成立的,主任彭天祿,副主任邱立山,委員焦永治、王福林、王鳳翔、史得財;宮河地區(qū)抗日救國會主任王龍月,副主任劉天有,委員周忠議、王俊、王賢、周德;長樂地區(qū)抗日救國會主任曹西山,副主任劉萬盈,委員楊廷茂、楊生蘭、樊致通;山河地區(qū)抗日救國會主任馮樹勛(共產(chǎn)黨員,是由關中特委委派的),副主任朱門、王秀剛,委員張振襄、馬盂乾、楊勝仁。
根據(jù)紅一軍團政治部民運部的指示,各級抗日救國會還開展了禁止買賣和吸食大煙活動,成立戒煙所,采取有力措施,強迫煙民戒煙。在婦女群眾中,提倡放足,破除陳規(guī)陋習,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隨軍學校組織宣傳隊,走村串戶宣講戒煙和放足的好處,尤其是女戰(zhàn)士通過具體事例,現(xiàn)身說法,對倡導和帶動婦女放足起了積極的作用。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政治部還在駐地群眾中秘密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的地下組織。先后在周家、上馮坳、牛家溝圈、康家、燕家、東里、西里、東山羊頭、南北堡子、岳家堡子等村莊發(fā)展了周富選、周忠漢、周德、牛新科、董虎山、樊振賢等40多名中共黨員。黨員之間不發(fā)生橫的關系,直接受部隊黨組織領導。1937年四、五月間,宮河地區(qū)第一個地下黨支部成立,周富選任支部書記;不久,紀綱支部成立,樊振賢任支部書記;從此,宮河國統(tǒng)區(qū)有了共產(chǎn)黨的組織。這兩個支部最初受紅一軍團政治部民運部領導,紅一軍團撤離后,歸屬中共新寧縣委領導。這批黨員在后來的革命斗爭中,發(fā)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舉辦盛況空前的軍事體育運動會
1937年5月初,紅一軍團在宮河鎮(zhèn)北頭村舉行了規(guī)模宏大的軍事體育運動會,主會場設在新城西邊一片開闊地里。戰(zhàn)士們在司令部通往主會場的路上,用松柏樹枝及鮮花搭了三道彩門,橫額用紅紙寫著“朱德門”三個大字,大門兩邊貼有對聯(lián)和彩色標語。會場北邊修筑了一個大土臺,既當觀禮臺又作舞臺。會場四周用白灰畫了警戒線,部隊及前來觀看的群眾各有自己的方位。凡是有通道的地方,兩邊栽有一排排水缸。運動會開幕的這天,天蒙蒙亮,家家戶戶就開始燒開水,然后由參加運動會組織工作的男人們負責把水送到主會場,倒進水缸并加上木蓋子。這些水缸都是各家各戶主動支援的。由于天熱人多,飲水量大,在會議進行過程中,前來送水的人絡繹不絕。
5月1日,天氣晴朗,碧空如洗。在雄壯的軍樂聲中,運動會隆重開幕。朱德總司令專程由洛川前來出席了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還有紅一軍團及屬部第一師、第二師的各位首長。會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軍號激越,催人奮進。比賽項目有列隊、刺殺、投彈、木馬、平臺、單雙杠、長跑、跳高、跳遠、體操、籃球、馬術等。尤其是騎兵的馬術表演特別引人注目,由不同毛色馬匹組成的馬術隊,按照號令,時而組成黑色方隊,時而組成紅色方隊,時而組成白色方隊,時而組成黑、紅、白相間方隊,戰(zhàn)馬很聽指揮,步調(diào)一致,隊列整齊,井然有序。越障礙、跨溝壕、鉆火圈、救傷員等精彩表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贏得了廣大觀眾的熱烈喝彩和陣陣掌聲。七天后,舉行了運動會閉幕式,朱總司令和紅一軍團首長左權、聶榮臻、孫毅、鄧小平等同志向成績優(yōu)勝者頒發(fā)了獎狀,并作了重要講話。
運動會期間,部隊文工隊于晚間演出了精彩的以抗日救國為主題的文藝節(jié)目。特別是《流亡三部曲》、活報劇《請放下你的鞭子》《勸丈夫》等感人至深。時年9歲、現(xiàn)年77歲的宮河村五組老人王忠漢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演出的一個小節(jié)目:兩個日本兵到東北一村莊奸殺搶掠,村民滿腔憤怒,但假意熱情招待,在飯菜中放入了砒霜,最后毒死了兩個日本兵,全村青年人都結伙參加了抗聯(lián)。這些文藝節(jié)目對于喚起民眾,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發(fā)揮了卓有成效的動員作用。
盛情歡送紅一軍團 軍民奮起抗日救國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fā),抗日戰(zhàn)爭全面開始。
8月上旬,紅一軍團奉命撤離正寧、寧縣,開往陜西三原參加改編,奔赴抗日前線作戰(zhàn)。第一師在羅川城舉行了抗日誓師動員大會,部隊和當?shù)厝罕娪袛?shù)千人參加。師長楊成武作了重要講話,他慷慨陳詞,聲音洪亮,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軍民同仇敵愾,抗日激情空前高漲。會場上“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中國!”的口號聲此起彼落,在山谷里引起久久回響。邱立山代表正寧人民在會上表示了抗日決心,并把一面繡有“抗日先鋒”大字的錦旗贈送紅一師。
部隊撤離宮河的前一天,軍民共同會餐。許多群眾拿出自家的豬肉、雞蛋、粉條、黃酒等食品慰勞紅軍將士,依依不舍地話別,抗日救國會動員婦女群眾為部隊捐贈了軍鞋。部隊開撥的當天,群眾主動送行。青壯年們?yōu)榱吮M一分抗日心意,或肩挑或畜馱為部隊運送輜重物資,一直送到陜西省旬邑縣土橋鎮(zhèn),被再三謝絕。送行人員返回時,部隊給每人發(fā)了5元錢的補助費。
在部隊駐防期間,因受紅軍的宣傳教育,不少熱血青年主動參軍,立志報國。宮河的王鐘、張世昌、張茂子,羅川的代彥祿、王鳳翔,周家的王克攻、楊振華、王萬年,西坡的曾德材等就是那時參加紅軍的。他們參加過平型關大戰(zhàn)和百團大戰(zhàn),和日寇作過殊死的斗爭。他們當中有的人沖鋒陷陣,捐軀于沙場;有的人視死如歸,就義于刑場;有的身經(jīng)百戰(zhàn),成為人民軍隊的優(yōu)秀指揮員。張世昌和張茂子系同胞兄弟,同時參軍。弟張茂子陣亡于“百團大戰(zhàn)”,兄負傷致殘,復員回鄉(xiāng)。王鐘于1946年6月奉命由延安返回原籍開展工作,不久被國民黨鎮(zhèn)公所抓捕,在敵人嚴刑拷打下,他堅貞不屈,始終未暴露身份及黨的機密,后被押解至寧縣縣城秘密活埋,時年29歲。
鄧小平同志在王錄村居住了將近五個月時間,他精干練達,平易近人,生活簡樸,努力工作的情景深深留在正寧人民心里。他宣講革命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用真情撒播黨的陽光,深受群眾歡迎和尊重,使群眾看到未來美好生活的前景;他多次組織和發(fā)動群眾積極募捐抗日軍糧;他多方疏導和培養(yǎng)黨的先進分子,迅速組建正寧縣抗日救國會和正寧地方黨的地下組織。這些,都為后來正寧的早日解放,人民早日過上好日子指明了革命斗爭的方向,鋪平了奮勇前進的道路。
(作者單位:正寧縣委黨史辦)
文章來源:中共慶陽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