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子猷在山陰時,一日夜里,天降大雪。他睡醒來,頗感悶意,遂推開窗戶,叫書童溫一壺酒送來,一邊獨自酌飲,一邊沉思默想。酒飲得寡淡,人覺得寂寥,乃低聲吟誦左思的《招隱》詩,愈覺寡淡寂寥。忽然想起老朋友戴安道就住在離此不遠的剡溪。一時思念洶涌而起,立刻駕舟去訪。大雪漫漫,水路長長,雖不遠卻也走了整整一個晚上。天明之際,船至戴府門前,王子猷忽然興味索然,命童子駕舟回返。童子納悶:主人這是怎么了?來時著急得等不到天明,來了卻不進去,這算怎么回事呢?子猷笑笑,說:“我本就乘興而來,如今興已盡,就該回去了,至于見不見戴先生,倒是不重要了!”
自古文人多奇思異想,常常一時沖動,做出些常人眼里看來有些怪誕的舉止,率性之中透著真純。王子猷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性情高傲,放誕不羈,所思所想自與常人不同。雪夜乘興訪戴的逸事,溫暖了那個雪夜,也溫暖了讀書人的寂寥情懷。劉義慶有眼光,將其錄入《世說新語》,讓我們依稀可以觸摸魏晉時期的名士風流。
與王子猷一樣有情懷的,當屬明代的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出身于世宦之家,一生愛繁華、好美色,于詩書繪畫、音樂戲曲等方面,都有天縱才情和非凡素養(yǎng)。這篇文字寫得干凈洗練,一如雪后的西子湖,或許寄托了其深深的家國之思吧,故能于留白處聽得見潺潺水聲,看得見隱隱淚痕。
二
唐代貫休和尚是婺州蘭溪人,曾寫了一首詩送給吳越國王錢鏐賞讀,意在投石問路,想要謀一份差使。詩中有兩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可見其阿諛奉承的意思,巴結(jié)討好的辭藻也相當肉麻,可這個吳越王仍然不滿足,傳出話來說,如果能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就可以見見貫休。孰料這一句話激惱了貫休的書生意氣,回復(fù)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隨后孑然一身去了四川,終成一代高僧大德。孤標燦燦,對答孤絕,泄露了傳統(tǒng)文人一襲青衫里裹藏的固執(zhí)與桀驁,終未失書生本色,難怪明代曹成編著《舌華錄》時專意記錄了此事。
幾百年后,孫文先生手書貫休的這句詩時,不知是筆下之誤,抑或有意為之,竟兀自添了二十六州。后來書家以訛傳訛,皆寫成“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曾見本土老一輩書家鄧博五先生手書的這副對聯(lián),也是如此。
三
宋真宗赴泰山封禪,訪求天下奇人隱士出仕做官,訪得一個叫楊樸的人,問他有人作詩送給你嗎?楊樸回答說,別人都沒有,就是我的妻子寫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更莫猖狂愛作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被实勐犃斯笮?,不再征召楊樸做官,放他回家去了。
多年后的元豐二年,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被逮捕系獄,牽連數(shù)十人,成為有宋一代最大的“文字獄”。臨出門時,蘇軾回頭見妻子兒女一片哭聲,笑著對夫人說:“你就不能像楊樸的妻子那樣,也寫一首詩送我?”妻子遂破涕為笑。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則徐自西安啟程赴流放地伊犁,臨行留贈家人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也用了這個典故:“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p>
在古代的文人中,我最喜歡蘇東坡,才情之外尤喜他健朗的性格和飽滿的人格。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注定了他一生如不系之舟,飄蕩于宦海險灘,幾陷囹圄,數(shù)遭磨難,終不改瀟灑不羈之秉性。如果說楊樸的山妻有些厚樸拙稚的話,東坡先生的夫人則是慧根靈犀的奇女子了,難怪先生輕輕一點,她就破涕為笑了。
掌心化雪,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或許正是蘊含在文字后面的那一點爛漫意趣和智慧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