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報全媒體記者 李卿 攝
黃土高原上的河流,都有著上古夸父一樣的命途:攜水而行,卻最終渴死在奔向大海的路上。它們或許來自于高原積雪的融化,抑或來自于大地深處的泉涌,當一滴水推動著另一滴水,一滴水夾持著另一滴水,好不容易流淌成一條河流的時候,便懷揣了一個奔赴大海的夢。然而總是事與愿違,大多河流終究逃不脫與生俱來的宿命,悲壯地干涸在黃土皺褶里,沒有留下一聲嘆息。
《山海經(jīng)》說:“夸父與日逐周,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杖,化為鄧林?!编嚵制鋵嵕褪且黄伊?,從一跟木杖起根發(fā)苗,開枝散葉,終于綴滿累累鮮果,滋潤了后來者焦渴的唇吻和喉嚨,幫助人類積蓄意志和力量,最終擁抱了文明的曙光。
《山海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卻以志怪形式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許多記載玄幻迷離,波詭云譎,讓人無法與現(xiàn)實對接,更無法據(jù)此還原山川大地、萬物生靈的本來面目。當我們借助現(xiàn)代精密測量、精確計算、精致呈現(xiàn)的地圖去仔細打量一條河流時,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條大河連同它的各級支流以及最末梢的孱弱溪流連綴起來,恰如一棵根系深邃、枝葉繁盛的大樹,剪影一般匍匐于大地之上,又如同一只闊大的手掌,掌紋清晰,每一條血脈都融會貫通,激蕩奔涌,映照得出天地的浩瀚,蘊藏著洪荒的偉力。于是我們可以大膽猜想,《山海經(jīng)》所謂的“鄧林”,或許正是對大地上某一條亙古至今的浩蕩大河的真實記載,抑或是對掌紋一樣的一件重大神秘事件的隱晦記錄,總之它絕不僅僅只是一片桃林那么簡單而常見。因為這種生機蓬勃的意象,我們從散落在黃土高原深處的那些雖只字不識、卻錦心繡手的女人的心手之間又多次得到印證。她們有的一輩子連村子都沒有走出去過,有的一生的生活范圍只有一孔黃土窯洞、一處黃土院落那么大,但是她們常常能夠用一把剪刀剪出萬物生發(fā)、萬類孕育的“生命樹”,用一根銀針、幾縷絲線繡出古老的圖騰和生命的意象。她們的這種潛意識,絕不僅僅是對家門前一條溪流或者一棵大樹的形象摹寫,至少包涵著四季往復、年輪更迭,乃至山河大地滄桑變遷的深邃啟示!
滴水藏海,大河奔流,以至于達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樣的哲學境界,所有浩瀚深沉的氣象均來自于點滴的匯聚,而萬匯朝東、奔向的力量則需要更長久的積蓄。如果逆流溯源,我們會發(fā)現(xiàn),眼前的浩蕩奔流不過發(fā)源于大地褶皺之間一眼汩汩的泉竇,源頭不過是一線潺湲的溪流,誰都不會相信它能成什么大氣候,也沒有奢望它未來會有浩蕩之氣。我故鄉(xiāng)的川道里流淌著一條河,不過是北方的一條內(nèi)陸河流,卻膽敢打出“江”的名號。單從字面上理解,或許與其上游流經(jīng)環(huán)縣有關(guān),現(xiàn)代地理資料顯示,它的源頭在更遠的陜北定邊縣紅柳溝鎮(zhèn)西何梁村境內(nèi),古老的方志則記載環(huán)江發(fā)源于寧夏境內(nèi)的青岡峽,這種不相一致在地理學中很正常也很普遍,對于一條河流源頭的認定向來爭論不已,何況相差著千百年的滄海桑田變化。除此之外,難道它還有什么別樣的特質(zhì)和厚重的底氣嗎?還確實有。上世紀70年代,在環(huán)江流域慶城三十里鋪鎮(zhèn)段,出土了一條一億四千萬年前晚侏羅紀的翼龍化石,并且被冠冕堂皇地命名為“環(huán)江翼龍”化石。專家學者由此推斷,在晚侏羅紀,環(huán)江流域應(yīng)該是一個氣候溫潤、水草豐美的地方。幾乎與此同時,在環(huán)江下游的馬蓮河合水縣段河灘上,出土了一架距今200至300萬年的完整的劍齒象化石。這一次,化石出土所在的馬蓮河沒有贏得命名的殊榮,把榮耀讓給了更為遠大的未來歸屬:黃河。由此,我們還敢再去藐視這條用江冠名的孱弱河流嗎?
環(huán)江從陜北發(fā)源,剛剛起步奔跑時叫十字河,跑著跑著改名叫東川河,以洪荒之力穿越茫茫戈壁沙漠,翻過巍巍黃土沙梁,進入環(huán)縣境內(nèi),又匯聚了幾十條大大小小、苦苦澀澀的溝道徑流,一路逶迤南下,在古老的慶州城下相遇了柔遠河。柔遠河從子午嶺深處發(fā)源,天生麗質(zhì),甘潤清冽。兩河交匯,水質(zhì)趨于中和,同時有了一個新的更為響亮的名字:馬蓮河。馬蓮河的源頭就在慶州城南。慶州城是一座活著的千年古城,據(jù)考證為周先祖不窋率民眾依山就勢、削土版筑而成,雄踞崗阜之上,不規(guī)矩于方圓。郭外青山四圍,兩水夾流,懸若古堡,勢成鎖鑰。城下大河走泥,濁浪奔突,因山勢阻擋,遂成回旋倒沖之勢,至今流傳著周赧王坐慶陽,用馬蓮草斬斷“龍脈”,瞎了三斗六升菜籽官的古老傳說。馬蓮河奪嶄山灣隘口而出,經(jīng)板橋川、鐵連川、硯瓦川,綿延三百四十余里,在寧縣政平初唐塔之下匯入涇河。馬蓮河從此隱姓埋名,把奔向大海的理想交付給了涇河。
涇河源頭在六盤山東麓的老龍?zhí)?,注定了它是一條有故事的河流?!段饔斡洝防镎f,長安相士袁守誠神機妙算,能推算出涇河水族的準確位置,涇河龍王大感惱怒,遂化身為白衣秀士,去長安城找袁守誠的麻煩。說既然你神機妙算,那么就請推算一下明日降雨的時間及點數(shù)。袁守誠自然識破這是涇河龍王來找茬,但他不動神色,一一推算清楚。涇河龍王自是不服,心說我乃掌管降雨之龍王,尚且不知雷霆雨露幾何,你一個凡夫俗子如何曉得天機?遂與袁守誠約定,如若算得不準,便要將袁守誠趕出長安,從此不得設(shè)攤卜卦。孰料回到龍宮,方知天庭降下旨意,明日降雨時間點數(shù)與袁守誠推算絲毫不差。涇河龍王不愿服輸,私自更改降雨時間點數(shù),觸犯天條,終被人界天官魏征所斬,遂引出一段與唐太宗李世民對簿閻羅殿的公案。
神話是古老的寓言,是人類認知的黑洞和現(xiàn)實的秘境與其說河流哺育了人類、肇啟了文明,毋寧說河流本身就是一種智慧的象征和神祇的啟迪。正是因為天性執(zhí)拗,涇河憑著一股子倔強勁頭,一路浩浩湯湯向南,終于在關(guān)中平原腹地的高陵陳家灘與發(fā)源于渭源鳥鼠山的渭河不期而遇。兩條同樣源遠流長、同樣勢均力敵的河流,沒有驚濤駭浪的嘶鳴,沒有驚天動地的撕扯,平靜寬容得幾乎有些讓人失望地交融在一起。涇河作出了主動謙讓,悄然隱藏自己的鼎鼎大名,把遠赴大海的宏愿交付給了渭河。大地之母總是浩瀚無私,悠悠涇河最終憑借自己的沉雄內(nèi)力和浩然氣度,給后人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成語:“涇渭分明”,謙讓中保持了傲岸的姿態(tài),融合下保留了獨特的氣質(zhì)。
涇渭分明也罷,涇渭融匯也罷,當它們以新的姿態(tài)和名字繼續(xù)上路的時候,便釋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雄渾之氣,一瀉而不可阻擋,劈華岳,奪潼關(guān),克崤函之固,躍三門之險,恣肆汪洋,騰挪跌宕,徑身跳進黃河寬闊的胸懷,從此被裹挾著、被激蕩著、被催促著,浩蕩東進,直入大海,實現(xiàn)了從一條溪流到一條大河,最終百川歸海的輝煌涅槃!在黃河入海的地方,天長地闊,亂云飛渡,水天一色,一輪朝日正噴薄而出。
兩千年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兩千年后,我在河邊想,眼前的大河長天、浩浩湯湯,究竟哪一朵浪花來自于悠悠涇河的激情翻滾,哪一道急流來自于古老環(huán)江的拼死奔赴,而哪一縷濁浪泥腥中,仍然記憶著來自黃土高原深處一條不知名的潺湲溪流的深深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