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融媒記者 陳飛 攝
我們這地方呢,最不缺的就是土。大風(fēng)從蒙古高原搬運來一波又一波沙子。一滴雨落下,兩滴雨落下……雨水喚來了植物,起初也許是苔蘚,母雞一樣,把一粒粒堅硬的沙孵成了綿軟的土。沙生土,土生草,生灌木,天長日久,喬木竟也郁郁蔥蔥地長了起來。
這里的黃土太厚了,有數(shù)百米之深,而水又太低了。這里湖泊星羅棋布,河流汪洋恣肆,原野莽莽,氣候溫潤,成群結(jié)隊的黃河象安逸地進食、奔跑、嬉水。后來呢,湖泊消失,河流減少。細細的流水像一把把刀子,輕一刀,重一刀,把大塬切割得支離破碎,把大塬切成了小塬。小塬有多小呢,寬幾百米的有,長幾公里的有;寬三四里的有,長十公里的有。大塬呢,我們這里人夸??冢f八百里秦川,頂不上董志塬邊邊。董志塬是隴東高原最寬展的一條塬。塬上,周先祖公劉帶領(lǐng)部族披荊斬棘,狩獵,耕作,植桑,養(yǎng)蠶。在塬邊挖窯洞、生煙火、筑城邑。每每讀到《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總是倍感親切,先民們生活、勞作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隴東高原的文明,并不是從公劉開始的。大宋承天觀碑文有這樣一句話:“軒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鄉(xiāng);豳土劃疆,本公劉積德之地?!贝吮嬗陔]東南之正寧縣羅川村,可見在公劉之前,黃帝已經(jīng)踏著黃土,在斯地教化育民。羅川之名,見諸史冊已經(jīng)一千五百多年了,因此地有羅山及羅水,所以羅水流經(jīng)的這道川,便叫做羅川了。然而,羅山和羅水又因何得名呢?大抵與羅國有關(guān)。羅國是夏商時代羋部落穴熊的一個分支,約在殷高宗武丁時,羋族系諸部落遭到殷的征伐,羅便由羅山(河南羅山縣)遷避到甘肅正寧縣。羅川,羅川,一條東西長一百多華里的川。東端始于子午嶺,西端終于咸陽市彬州之雅店。由羅川村西行四十多華里,在一個叫宮家川的地方,農(nóng)民平田整地,挖出了許多彩陶,僅有一只陶瓶未被損壞,這便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人面紋葫蘆瓶,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陶瓶系用黃土燒制,狀如葫蘆,上有彩繪。實用的器具之上,美已開始萌芽,所謂文,所謂采,在一只陶器上斐然如詩。
厚德載物。跋涉在隴東高原,你會真切感受到地之厚,土之厚。土地之德,厚之又厚。它博大,寬容,有好生之德。先人們住在土窯里,睡在土炕上,連降生,都是落在綿綿黃土里。下田回來,進門先脫下布鞋,在門檻上磕一下,再磕一下,磕盡了鞋里的土,這才哧溜爬上炕頭,盤盤腿坐著,端起耀州窯出的粗瓷大碗,喝黃米粥,喝玉米糝糊湯,吃吃喝喝,無非都是黃土里長出來的糧食和菜蔬。走的是土路,穿的是土布,說的是土話,飲的是土法釀制的黃酒。
春二三月,南風(fēng)吹來的時候,一會兒小,一會兒大,大風(fēng)卷起的黃土遮天蔽日,黃天黃地的,我揉著干澀的眼睛,噗噗噗地唾著,分明感到十二分地牙磣,感到黃土在給天地萬物沐浴,包括我,包括黑黢黢的樹木,包括綠油油的麥苗。人都以為水最干凈,其實土還比水干凈呢。雞身上臟了,驢身上臟了,豬身上臟了;在浮土里,雞扎煞著翅膀扇了又扇,驢打著滾兒長叫,豬呢,仄著身子蹭來蹭去,把平平的豬圈,蹭出了土坑。黃土能殺菌,能祛毒,能止血,要是手呀腿呀腳呀有一點擦傷,大人會說,抓一把面面土去。面面土在哪里呢,就在坡底山根,捏在指間比麥面還細呢,抹到傷口上還真能消炎止血。土還可以吃,遭年饉時,據(jù)說觀音土能救人們命。觀音我沒見過真身,觀音土是一種什么樣的土,我至今還不認識。
而我離土到底還是越來越遠了,嫌棄土,甚至厭惡土。走一回土路,回來撣呀掃呀洗呀,其實也并沒帶回多少土。土都留在了老家,落在了老屋的畫張上、瓦甕上、案板上、門楣上。人走了,只有土,時常回來,回來了便不再走,寂寂地,將這里當(dāng)作歸宿。
艷遇一朵花
樹開的花,遠比草開的花繁多,盛大,絢麗,引人注目。尤其在春天,在北地,花團錦簇的,永遠是桃樹、杏樹、李樹、梨樹、蘋果樹,還有刺玫、丁香、洋槐、楸樹、桐樹,千朵萬朵,萬朵千朵,云蒸霞蔚,輕籠著綠煙里的平疇沃野、尋常人家。
也有樹,花朵一點都不花,素樸得很。比如核桃樹,毛毛蟲一樣的花垂?jié)M枝丫,灰綠灰綠的,在軟風(fēng)里蠕動。那年去天水,農(nóng)家樂里一道素菜,竟然是核桃花做的,沒有特別的味道,迄今只吃過一次。另一道菜,是掐下花椒枝的嫩尖,焯水后涼拌,清爽可口。由此我對天水的印象不只停留在麥積山石窟和杜甫的秦州詩篇上,尚有核桃花的澀,花椒枝葉的麻。
草也開花,但鮮有開得令人過目不忘的。蜀葵是其中的佼佼者,拳頭大小的花朵有的粉紅,有的深紅,筆直的桿上左一朵、右一朵,上一朵、下一朵,便有拇指蛋大小的木蜂鉆來鉆去,沖撞得蜜蜂驚慌失措。還有格?;?,我們這里喚作蒿子梅,各色花朵一大片一大片地鋪在人家門前,時不時地有蝴蝶翩翩而來,粉白的花上泊一會,玫紅的花上泊一會,淺紫的花上泊一會。牽牛花呢,攀在墻角的枯枝上,雨水好的年景,能扯三四根牛韁繩那么長,藤上喇叭似的花接二連三地今天開,又接二連三地明天謝,百十個喇叭都沒喊來一頭牛。這些花都中看不中聞,香氣寡淡得很,蜀葵甚至散發(fā)著時有時無的異味,仿佛一個有狐臭的女人,以濃妝艷抹遮掩著什么。大薊,曼陀羅,蒲公英,在野地里自顧自地長,自顧自地開,花朵也頗可觀。甚至連野豌豆,學(xué)名叫大巢菜的,開起花來也俊得很,細細碎碎的紫灑滿陌上,柔柔弱弱的綠染遍壟頭?!对娊?jīng)·小雅·采薇》寫及的薇,我認定就是野豌豆。采呀采呀采,這種卑微的野草、野菜,不僅可以果先民之腹,而且還能寄寓戍卒思鄉(xiāng)之愁。
最美的野花野草,似乎藏于深山。那年在銅川市照金鎮(zhèn),通往薛家寨的山道旁,數(shù)株隱身草叢林蔭的野草吸引了我的目光。翠葉間,紅棗大小的花朵仿佛白色的鈴鐺懸在草莖上,幾只蜂子、飛蟲在花瓣上時飛時停,似乎要弄出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拟徛晛怼H欢覅s叫不上它們的名字,權(quán)且稱其風(fēng)鈴花吧。不是一只鈴鐺,而是數(shù)十只,在夏風(fēng)中清音裊裊,身后披著土紅色袈裟的薛家寨,已然在偌大的空寂里入定。
風(fēng)鈴花固然美,但與寄身子午嶺幽谷中的大花杓蘭相比,還遜色一籌。好友姚兄,花癡也,一有閑暇便往深山老林里鉆,不為山珍野味,只愿一睹閬苑仙葩之芳容,杓蘭就是他在子午嶺里的艷遇。的確是艷遇,杓蘭如挑著燈盞的仕女,候著造訪花神的嘉賓。其花紫里透紅,如綢似緞,狀若燈籠,被三瓣多情的花萼遮罩,蜂鉆得進去,風(fēng)卻刮不進去,雨卻滴不進去。這被野蜂點亮的燈火,照得杓蘭有些想入非非,有些心猿意馬,還有些醉意朦朧。而先于杓蘭而醉的,先是姚兄,后來是一杯一杯復(fù)一杯的我。
常在山野走,焉能不失神。草木動秋聲的時節(jié),野菊花開得太張揚了,溝溝洼洼盡是黃金甲,一派攻城略地的架勢,香氣與殺氣驚得秋天臉白如霜。這當(dāng)口,我遇到了逍遙自在的赤瓟,指肚大小的花伏在葉葉蔓蔓上,綻放得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明明開明黃的花,名字里卻赤字當(dāng)頭,是不是它會結(jié)出紅色的果實。赤瓟?shù)幕?,形似鐘罍,倒懸的,斜舉的,仿佛眾酒徒剛剛飲盡其中的醇醴,等著再酙滿一杯。
閑了,不妨往山野里走,行至水窮處,必有花等著艷遇,詩等著吟誦,神仙等著大醉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