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軍 攝
在信息技術加速迭代的快時代,眾說紛紜的喧嘩,莫衷一是的分歧,瞬息萬變的世態(tài),很容易擾亂社會正能量的風向標,導致無真相、無共識、無確定性因素驟增,使人們陷入信仰的迷茫、道德的缺失、精神的困惑。因而,越是價值多元多樣,越需要有主流價值的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回應了社會對主流價值觀的呼喚,也為黨員干部樹起了鏡鑒。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榜樣為“精神燈塔”、以榜樣為“生動教材”、以榜樣為“實踐手冊”,堅定信仰、勇于擔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作為,爭做時代先鋒,續(xù)寫時代榮光。
以榜樣為“精神燈塔”,高摯“初心不改志更堅”堅定信仰,照亮黨員踏上燦爛星河。榜樣是指引我們黨員干部向陽前行的“精神燈塔”,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一百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飽經磨難中鑄就輝煌,在歷經滄桑中生機勃發(fā),歸根結底就是廣大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和對初心使命的執(zhí)著堅守。“飛天女神”王亞平,八年兩度上太空,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大國工匠”艾愛國,在焊工崗位堅持工作50多年,為我國攻克焊接技術難關400多個;“鐵路先鋒”單杏花,扎根鐵路客票系統(tǒng)研發(fā)領域28載,為鐵路售票系統(tǒng)裝上了“科技大腦”,讓“指尖購票”照進現(xiàn)實;“全能型”教師張玉滾,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一個個榜樣宛如一道道高掛夜空的星辰,指引著國家前行的方向,照亮了人民幸福的生活。廣大黨員干部應時刻對標榜樣,在“追光路上”高摯“初心不改志更堅”的信仰之魂,常修為政之德,常學國學經典,強化理論知識,堅持知行合一,在博觀約取中豐厚理論素養(yǎng),在唯勤唯實中奮力攀登,在知重負重中開拓創(chuàng)新,始終以奮發(fā)之姿奔赴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以榜樣為“鮮活教材”,致敬“敢為人先破萬難”的硬核擔當,激勵黨員開辟嶄新天地。榜樣是我們身邊的“活教材”,也是廣大黨員砥礪奮進的“精神食糧”。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形象,震撼著人們的心靈,詮釋著共產黨人的硬核擔當,釋放著強大的正能量,是廣大黨員的學習楷模。戰(zhàn)爭年代,張富清踐行“黨指揮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誓言,和平年代,他自發(fā)選擇湖北最偏遠的來鳳縣,60多年來深藏功與名,連其兒女也不知情,彰顯了老一輩黨員的堅守,其淡泊名利的精神著實讓人敬佩;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的林占熺教授,帶領科研團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艱苦試驗,成功種植菌草3000多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睆V大黨員干部當不忘“來時路”、不負“今朝景”、不怠“明日行”,筑牢“奮斗”之志,多積“實干”之功,在摸爬滾打、攻堅克難中啃“硬骨頭”,在各種復雜環(huán)境、吃勁崗位、險重任務中主動擔當作為,堅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扎實走,一錘接著一錘穩(wěn)穩(wěn)敲,切實以實干之我、奮斗之我,為一方熱土盡一絲擔當、挺一身脊梁。
以榜樣為“實踐手冊”,樹牢“忘己無私講奉獻”高尚情操,鞭策黨員永葆赤子情懷。榜樣宛如一沓“實踐手冊”,記錄著一張張最美笑臉、一句句暖心提示、一幅幅生動場景,彰顯著共產黨人“但愿蒼生俱飽暖”的“滾燙熱心”。鄉(xiāng)村振興的“領頭雁”王傳喜,把一個遠近聞名的貧窮落后村,發(fā)展成為中國美麗鄉(xiāng)村,始終把心系群眾、服務人民作為價值追求;“明星交警”孟昆玉,從警21年,崗位在變、職務在變,但他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最美醫(yī)生”路生梅,扎根黃土高原50多年,在退休后的23年間,她接待義診、詢診患者累計超過10萬人次;“扶貧之花”黃文秀,始終以黨的利益為最高利益,全心全意地撲在脫貧第一線,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默默燃燒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們總是追光而行、向陽而生,腳沾泥土、貼近群眾,在傾力解難時奉獻光熱,在枝葉關情里行踐誓言,方寸之間、微末之內彰顯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深。廣大黨員干部當自覺厚植“身入心至”的為民服務情懷,常懷“空杯心態(tài)”,努力深扎根、甘當“小學生”,在基層“大課堂”、群眾“大舞臺”中汲營養(yǎng)、壯根系、長才干,覓真知、淬意志、累經驗,在躬行實踐中真心解決群眾“牽掛”的難事,以實打實的業(yè)績托舉起群眾穩(wěn)穩(wěn)的幸福。
丹麥有一句諺語:“好榜樣就像把人們召集到教堂的鐘聲?!痹蚓驮谟诎駱邮强吹靡姷恼芾?,是觸得到的標桿,是悟得出的真諦。一個文明型社會,在榜樣的身上總是集結了人們的精神向往,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人們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向善向上的情愫,會生出一種見賢而思齊的自覺,這種力量還會產生一種“漣漪效應”,實現(xiàn)正能量的不斷傳遞,無論歲月怎樣淘漉,依然能夠感動人、鼓舞人、激勵人。雷鋒是這樣,焦裕祿也是這樣。
(作者系西峰區(qū)委組織部干部趙建軍)